民生加银债基踩雷频清盘,权益垫底深陷亏损,总经理频换,董事长张焕南却稳如泰山?

2023-03-18 10:00:02

白癜风饮食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来源:财富大侦探

(铁打的董事长,流水的总经理,流泪的基民。)

2022年10月10日的时候,金融人事发布了一篇文章《空缺半年民生加银迎来新总经理 民生银行上海分行郑智军空降》中透露郑智军本月将出任民生加银基金新一任总经理。公司董事长张焕南将不再代任总经理一职。

今年3月,民生加银基金发布公告称总经理、首席信息管李操纲于3月25日离职,离职原因只模糊的说是“个人原因”,总经理一职暂由公司董事长张焕南代任。

从前任总经理李操纲离职到如今也已经半年多了,终于将迎来新任的一把手。

要说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换高管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民生加银基金“三天两头”换总经理,频繁到在江湖上留下了“三年魔咒”的传说,让人忍不住来一探究竟。

根据Wind数据,民生加银基金从成立至今任期最长的总经理也不过三年半,而且每次都接不上茬,需要代任经理暂管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半。

老基民都知道,民生加银近几年来业绩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总经理作为一家基金公司的“灵魂人物”,这么频繁的进行人事调动,不禁让人猜想,到底是历任民生加银的总经理们不堪重负主动请辞,还是因为业绩无力回天所以引咎辞职?还是仅仅作为背锅侠离开?

多只债基踩雷地产债,巨亏超20%致频频清盘,债基可能也有大坑!

作为一个能排到中上游的老牌基金公司,还是背靠着民生银行这个股东,民生加银基金何以在市场上留下了“业绩很差”的风评呢?这就不得不提其踩雷地产名下债券型基金巨亏20%以上的“战绩”了!

债券型基金向来以稳健著称,虽然涨起来不太快,但是也鲜有亏损的时候,就算短期有波动长期来看也是稳定的。但民生加银旗下便有长期业绩亏损的债基,甚至亏得还不少!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10月23日,民生加银鑫享C近一年亏损了24.96%!时间拉长到3年,依旧亏损22.62%!

谁能想到,三年前买了一只中低风险的债基只想要跑赢通胀的基民,三年后投进去的钱竟然缩水了四分之一。

看看民生加银鑫享C的净值曲线,发现在之前这只基金也算是中规中矩,但在2021年底净值却断崖式下跌!

根据数据,2022年四季度民生加银鑫享C的净值飞速下滑,不仅把之前四年多才积累出来的20%多的收益全部亏完,连最初的本金也亏掉了10%以上。这是为什么?

看了民生加银鑫享的定期报告,才发现其在2022年似乎是踩雷了地产债。根据民生加银鑫享2021年三季报,民生加银鑫享彼时重仓了多只地产债,持仓前三的债券分别是连万达MTN004、16魏桥05、20融创02,无一例外都是地产债。

债基之所以稳健就是因为大多数时候债券型基金都是稳定的吃票息,不像股票市场波动那样大,但是一旦遭遇风险事件,债券也能一天涨跌十几个点,几年的收益也可以一夜回到解放前!从民生加银鑫享断崖式下跌的净值中便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2021年民生加银踩雷地产的债基不仅是这一只!根据Wind数据,2021年11月,民生加银添鑫、民生加银平稳添利、民生加银汇鑫一年定开净值也都大幅下挫,而这几只基金目前也都已经相继清盘!

而令人惊诧的是,根据Wind数据,2021年12月以来,民生加银基金已经清盘了11只基金,其中10只都是纯债基金或者偏债混合型。

要知道,不同于权益基金可以像雨后春笋一般同时成立多只,监管部门对纯债基金的审批极为严格——一家基金公司只能有一只在审产品,而一只纯债基金大概要3个月左右才能审批完成,这意味着一家基金公司每年只能新发4只纯债基金。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纯债基金的壳是很宝贵的。一下清盘这么多只债基产品,若非踩雷业绩暴跌实在回天乏术,也许民生加银基金也是百般不愿!

再回过头来看看民生加银鑫享的业绩,根据数据,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同类排名都在垫底的后10%,1年以上的长期业绩更是“数一数二”地成为行业差生标杆!

看到之前清盘的众多基金,同样是踩雷地产+业绩奇差,未来民生加银鑫享会不会被清盘,也实在让侦探哥为之捏了一把汗!

在此侦探哥也不得不提醒一句, 债基“稳稳的幸福”并不是真理,“投资需谨慎”几个字需要时刻谨记。

哪怕是买债基也依旧要仔细筛选基金公司,投资经理的中长期业绩和规模也都是选择时必须仔细研究,只看短期收益一味选择收益高的,可能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过半权益基金深度亏损,斩获长期业绩最差产品

除了债基跌的“惨绝人寰”,民生加银基金权益型基金这边的业绩也着实令人心痛。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10月23日,2022年以来民生加银旗下的77只在管产品(A/C不合并)仅有1只民生加银量化中国录得1.03%的正收益,其余所有基金都陷入了亏损。

不仅几乎全线产品都给投资者亏了钱,令人咂舌的是其中过半数的基金都陷入了深度亏损,有44只权益型基金跌超20%!8只产品跌超30%!

其中跌得最惨的是民生加银新兴成长,截至2022年10月23日,2022年以来已经亏损了34.46%!

看看排名,民生加银新兴成长在近3年以来一直都是同类中的后进生,时常都在后1/4吊车尾。

业绩不佳则往往伴随着规模的下降,比起2021年一季度末规模顶峰的16.01亿元,这只基金在2022年二季度末仅剩下4.96亿元,一年多点的时间里骤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也不怪基民的无奈离去,民生加银基金在近三年的业绩实在难以让人再对其保持信心。

当然,今年的市场状况一直变幻莫测,整个A股市场都跌跌不休,权益类基金集体折戟也有许多市场原因,中长期业绩则更能说明管理人的管理水平。

将时间拉长到五年,根据Wind数据,截止2022年10月24日,成立5年以上的主动管理类权益型基金共有2403只,而民生加银精选以亏损39.2%的业绩位列倒数第一!

要知道,在这2403只成立5年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中,亏损的尚且只有5%!而像这样5年之后亏掉了近四成的基金更是绝无仅有!

从业绩曲线上可以看出,民生加银精选在2016年以来大幅跑输了业绩比较基准,近三年更是不敌沪深300,比起大盘尚且差了很多。

当然,业绩的持续低迷,也让在2010年成立之初规模高达24.75亿元的民生加银精选一路走低,2022年上半年末净资产仅剩下0.63亿元,不足当初的3%!

除了业绩奇差,这只基金还频频更换基金经理,自2010年成立以来共有11位基金经理为该基金掌过舵,管理时间最长的孙伟也不过2年又76天,近5年间更是更换了6位基金经理!

除此之外,现任基金经理施名轩在管理该基金之前从未有过基金管理经验,直接新手上路管理了一只十余年的老基金!这波人事任命也着实很迷,不知是民生加银实在无人可用,还是说因为业绩太差公司对这只老基金不再重视?

但令人咋舌的是,民生基金业绩差到如此地步,依旧从2016年到2022年连续7年获得了金牛奖!仔细一看,这七次金牛奖都由同一只基金民生加银策略精选混合获得。

侦探哥注意到,他每一年获得的奖项期限都更长一点!仔细一研究发现,原来民生加银策略精选混合在2015年取得了108.69%的收益,一只妥妥的“翻倍基”!

民生加银策略精选在2015年之后的发挥尚可,虽不及2015年翻倍的辉煌,倒也可圈可点,一直到2020年也仅有2年略逊于同类平均!怪不得连续7年获得金牛奖。

但在2021年之后,似乎经理孙伟的对市场的把控似乎有些有心无力,近一年业绩远不及同类平均。若无有效地调整投资策略,不知道在下一年是否还能凭借“吃老本”保住自己金牛奖的荣耀?

后 记

动荡的市场和动荡的管理环境下,民生加银基金上演了基金版的“股债双杀”。

当然,在普遍糟糕的业绩下,规模下降从来不是某一只基金的特例,而是整个公司的痛。

根据Wind数据,民生加银基金在2022年三季度末92只产品净资产1413.08亿元,总规模排名行业40/190;在2018年底民生加银基金44只基金产品总规模1299.62亿元,排名28位。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规模略有扩大,但毕竟2019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经历了快速的扩张,跟不上趟的民生加银基金最终排名狠狠地下滑了。

2019年以来民生加银基金产品数量翻倍有余,但规模却只是增长了不足10%,背后是很多业绩不佳的产品规模都迅速下滑。

根据Wind数据,截止2022年10月24日民生加银基金有20多只基金规模都不足0.5亿元,沦为迷你基金!

股债业绩双杀,规模逆势下滑,曾经占足优势的银行系基金民生加银基金似乎在短短三五年的时间里便辉煌不再,很难讲上一任李操纲是不是因为业绩太差干不下去而走人。

而这样一个“烂摊子”,新任总经理接手后,不知后续是会逆风翻盘还是持续下滑?

从金融人事的报道中我们也了解到,郑智军历任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代客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民生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助理、民生银行金融市场上海分部副总经理、上海分行党委委员、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等职务,可谓民生银行一名资深老将。

但前面的李操纲等多位总经理,也都是金融行业深耕多年的老将。后续如何,诸位小伙伴们且静观其变!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为投资参考指导,读者需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责任编辑:常靖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南召信息网版权所有